时间:2023/12/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国士无双,巨星陨落!

5月22日,湖南长沙

袁隆平院士逝世

享年91岁

多年来

他与黑土地有着不解之缘

让我们走近两位家乡人

试图从他们那里勾画出

龙江人眼中的袁隆平院士画像

潘国君:

“接地气儿”的袁老,脑子里想的都是水稻

年,时年76岁的袁隆平院士来到黑龙江进行调研活动,由我省著名的水稻专家潘国君陪同。

5月22日,在袁老去世一个多小时之后,记者多方打听联系到了潘国君老师,他也刚刚得知袁老去世的消息,内心感到非常的悲恸。

据介绍,能到黑龙江看看是袁老长久以来的一个未能实现的愿望,恰好沈阳举办一个超级稻的研讨会,趁这个机会,我省的农业厅向袁老发出了邀请,请他顺道提前两天到黑龙江看看,为我省的水稻产业指点迷津。年9月,袁老终于踏上黑土地,达成了调研黑龙江水稻产业的愿望。

“袁老是个低调朴实的人,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接地气儿。”潘国君说,袁老平易近人,和他交流向他请教都没有任何障碍。

潘国君当年是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的所长,同样是水稻方面的专家,同行之间的交流就更加顺畅。

他记得,袁老在听了他的汇报之后首先说了一个“不可能”,而在现场调研之后又补充了一个“没想到”,体现出了袁老对于我省水稻产业的认可和肯定。

据介绍,袁隆平院士头一天下午抵达哈尔滨,除了必要的政务接待活动之外,大部分的时间就是到田间地头搞现场调研,“能看出来老人最感兴趣的就是水稻,脑子里想的也是水稻。”

袁老说话习惯直来直去,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在潘国君汇报时提到黑龙江水稻当年的亩产能达到公斤时,袁老表示不能相信,“不可能”,湖南的水稻亩产才多公斤,以黑龙江的积温应该是达不到。

第二天上午,他陪同袁老来到五常市民乐乡进行实地调研。在观察了稻秧的密度和稻穗的长度之后,袁老很快就估算出亩产应该超过公斤。在潘国君进一步介绍,五常的亩产公斤、建三江亩产公斤之后,老人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连称“太好了,没想到!”

潘国君说,当时袁老当时给人的印象就是精力充沛,一身布衣一双布鞋,在田间健步如飞,只要是提到水稻有说不完的话题,他详细观察了北方水稻的性状,并且提了许多水稻专业技术上的专业问题。

在五常的调研持续了一上午,回到哈尔滨短暂休息后,袁老又在某高校做了一下午的学术报告,于第二天早上回到沈阳参加超级稻学术会议,行程安排满满的。

潘国君说,袁老调研提出了一个心愿,就是能在我省推广研究杂交稻,进一步提高我省的水稻产量。

临走的时候袁老还提出今后能再来黑龙江,到三江平原做调研,但是因为工作繁忙,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年的调研成为袁老最后一次到访黑龙江。

此后,袁隆平科研团队派出人员在我省的庆安等水稻产区合作指导进行杂交水稻的研究,现在这些科研项目仍在继续。

伊彦臣:

袁老说五常大米他经常吃,还为五常大米博物馆题字

据五常市稻米产业办副主任伊彦臣介绍,年,他与市领导一起到海南三亚参加产业学术会议,与袁老有过一面之缘,作为东北的水稻之乡,他们有幸邀请袁老为当地即将落成的大米博物馆题字。

资料片图片均来自网络

袁老欣然提笔为五常大米博物馆题写了馆额,至今博物馆悬挂的就是这个牌匾。

伊彦臣说:“让人欣慰的是,袁老提到五常啧啧称赞,他说五常是个好地方,五常大米他经常吃,口感不错很有特点。”

伊彦臣说,粮食产业是国家稳定的压舱石,粮食的核心是种子,袁老为我国的粮食安全,甚至是世界粮食安全做出的贡献都是不可替代的,而且袁老的勤奋,一直在奋斗没有退休,这种奉献精神值得我们这些农业技术人员学习。

在这个悲痛的日子里

我们带着哀思与怀念

一起追忆袁隆平院士生前与

龙江黑土地的不解之缘

来龙江评大米,袁隆平说了一连串“了不起”

上世纪70年代来过黑龙江的袁隆平院士,对黑龙江的水稻科研生产十分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anzx.com/qaxw/154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