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发病机制 http://m.39.net/pf/a_6192730.html

“千里江山,不只是“青绿”——海宁市庆安幼儿园大三班

十月,我们在“大中国”主题活动中,学习了解了中国的四大发明、龙的传人、中国功夫等内容,孩子们对祖国有了初步概念。而在主题推进中,孩子们对于北宋的服饰产生了兴趣,于是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故事从“民族服饰”说起

她们穿的也是民族服饰吗?

我也见过这些人,她们在跳舞。

她们的头发怎么这么高?

她们的衣服好漂亮呀~

白云是流动的裙摆,山是大地的魂。一轮明月朗照千年,嶙峋的峭壁上青绿点点。只此青绿,醉了时光,醉了江山无限,《只此青绿》曾经燃爆了春晚,感染了每一个中国人,今天,再一次点燃了大三班孩子们的热情。当身穿青绿色曳地长裙的舞者一出场,孩子们便立马认出。在一番充分的自主表达后,我们也清晰的了解到孩子们真实的感受与经验,也捕捉到了他们真实的兴趣点、问题点。我们的项目也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她们的衣服也和我们不一样

古装蓝绿

——这是古代的衣服,就是这样的;

——她的袖子都又大又长,都可以拖到地上;

——他的衣服很好看,是一半绿一半蓝;

——宋朝的衣服都是这样大大的、长长的吗?

宋服小调查

……

衣服的领子跟我们的不一样。

衣服配有很多的头饰。

男生头上会带一个帽子。

衣服的外面都会有一件披着的,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

衣服是上面短,下面长的,不过不会盖过脚,不然走路就不方便。

这叫“青绿腰”?

青绿腰陡峭

——这个动作最有名,他叫青绿腰。

——她在用动作假装是山很陡。

——他好厉害啊,能把腰压的那么低。

——我们学舞蹈的时候也有下腰。

——我也想试试,不知道行不行。

——下腰很难的,我们舞蹈老师说不能自己做这个动作,会受伤的。

她们都不笑?

我们觉得……

——他们看起来有点凶;

——跳舞的时候不是说要笑眯眯的吗?

——这样很酷;

——如果他们笑起来肯定更好看!

老师的话

《只此青绿》中的舞者们用全程无声的演绎展现了北宋江山。在孩子们眼中,舞者的发型就像层峦叠嶂的山峰,服装也是青青绿绿,就像江南风景画。在了解了舞蹈的内涵后,孩子们也将目光聚集到背后的《千里江山图》。

第一次欣赏后

这幅画怎么那么细那么长呀?

我看到了很多山,这个颜色和我们彩色笔的颜色不一样。

我看到缝隙里还有人和房子。

这座山里的颜色跟舞蹈里的衣服是一样的。

我好奇的小问题......

——这画的是哪里?

——这里面的房子怎么和我们不一样?

——这是谁画的?

——那么长的画得画多久呀?

——这个是什么时候的风景呀?

小百科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的画作,整幅画,纵51.5厘米,横.5厘米,气势辽阔超凡。

带着疑惑走进画里......

关键词:11.9米

——这幅画真的超长,我要划好久才可以看完;

——11.9米,我妈妈说有11个我那么长;

——我感觉我看都看不完;

——一定画了好多好多好多年才能画完。

11.9米有多长???

量一量、记一记

——我家在4楼,妈妈说差不多就有11.9米那么长;

——11.9米就是11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

——马路边的围栏有11.9米那么长;

——我每天坐的公交车就是这么长;

11.9米要好多积木连起来这么长。

11.9米要好多小朋友手拉手这么长。

画了什么?

01

千里江山

这副画里都是山,数不清的山。

那里面的山,都一样吗?

——不一样,有的山是高高的、尖尖的,有的是矮矮的;

——有的山是单单的一座,有的山是好几座叠一起的;

——有的山看的很清楚,有的山好像很淡;

——有的山上很高,都有云了。

——有的山上还有树,山缝里还有小房子。

我们的“奇特山”

02

独特的建筑

他两边连着桥;

好像是建在水面上的一样;

这个亭子还有两层呢!

Q

这个亭子有什么用??

就像西山公园上的亭子一样,是给古代的人看风景的;

如果他们走累了,也可以进去休息。

东山公园也有亭子,爬上去可以看到很远。

下雨的时候可以在亭子里避避雨。

03他们都在干什么?

我发现他们两座山之间有人。

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的人,不是前进,而是后退。

我们来找找看

爸爸带着孩子去农田里割稻子。

在院子里种花。

他在江边钓鱼。

这里有个村落,村落里的人早上出去工作,晚上回家休息。

区域里的江山?

人物大畅想

可以去买菜。

划船看风景。

爸爸可以和宝宝玩游戏。

可以去露营。

有些人可以去钓鱼。

建造自己喜欢的房子。

充分欣赏后,孩子们自发的在区域中表达着自己的经验、观察和思想观点,不仅呈现方式的多元,更是创作内容的多元。

在这趟艺术之旅中,我们尝试将高不可攀的艺术作品向“生活化”转变,从幼儿的视角与体验出发,放慢脚步,欣赏——探究——创造,一步一个脚印的让孩子们获得多种生活和艺术经验的积累。而孩子们在美术作品中的变化也,从小心谨慎的模仿到无拘无束的大胆表达,从枯燥无味的再现还原到自由洒脱的快乐创作。

庆幸我们没有和孩子一起仰视艺术,没有小心翼翼的欣赏和创作,没有让孩子们失去自由的创作空间和机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anzx.com/qaxsh/15329.html
------分隔线----------------------------